大学生的论文究竟肿么了???

大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大学教育当中,本科生是受教育的主力军,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我国本科教育质量[2]的关键,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本科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3]所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校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是对其自身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全面提高的一种有力途径[4],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过程。论文的性质要求作者必须有一定的创新,对于大学本科生,撰写完成一篇科研论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本文针对新疆农业大学的在校工科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工科学院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做了有关在校大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的调查,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查阅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时间、数量和刊物级别,分析大学生发表论文的特征,并跟踪发表论文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研究大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的效果。最后提出一些鼓励在校大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工科学院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大学三年级学生150份,大学四年级学生150份,做了有关论文格式、资料查阅方法、论文发表程序等方面内容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6.7%以上的学生没有看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期刊论文;88.3%以上的学生不了解论文发表的程序和过程;34.3%的学生想通过教师单独指导学习如何撰写科研论文,31.5%的学生想通过去听专门的讲座了解相关的方法和技巧,34.2%的同学想通过网络等其他方法了解相关知识;只有32.9%的同学会使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文献,而67.1%的同学都没听说过图书馆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7%的同学目前有发表论文的意愿。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关注度不高,更不了解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过程、程序,这种情况尤其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显著。同时,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5]和学生评价体系[6]的变化,部分同学已经认同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这个概念,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同学体现出较强的科研论文写作意识,想通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发表论文的特征 
  虽然大部分在校工科大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关注度不高,但通过文献检索和查询发现,新疆农业大学还是有部分在校工科大学生发表了科研论文。对近五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在校工科大学生发表的论文作了统计,发现具有以下规律和特征: 
  在校大学生发表过论文具有时间阶段效应,发表论文的基本都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未接触一些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还不了解,只有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认知才能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校大学生发表的论文性质基本都是以调研、试验为依托,单纯通过理论分析推导撰写论文的很少。大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而在这些课题中学生所做的基本都是一些调研、试验助手等工作,在这个过程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最后撰写出科研论文。所以,一些教师的科研课题是在校大学生发表论文的主要依托,即便是在校生自己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发表论文,大部分也都是教师指导下申请并完成的。 
  在校大学生发表的论文级别基本上以普通期刊为主。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有限,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不高,发表论文的期刊以普通期刊为主。 
  发表论文的大学生的指导教师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在校大学生独立发表论文的较少,基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些指导教师中以讲师和副教授职称者为多。这是由于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老师所带的研究生较少,而且和本科生接触机会较多,虽然大部分院校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但上课还是较少,而且教授科研任务重,带的研究生也很多,和本科生接触机会少,所以指导论文的也少。 
  三、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效果 
  对发表过论文的学生进行采访,了解对在校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并跟踪已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本科生毕业后的去向,分析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对今后就业方向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得出在校大学生发表论文可以产生以下效果: 
  1.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对工科本科生而言,其论文主要源于工程实际问题和试验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思路的启发和试验方案的修订可以大大提高工科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并对今后工作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也普遍认为,通过论文写作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了解了文献检索技巧,科研能力得到初步培训,基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今后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大有裨益。
 2.为保研和今后上研究生打下基础 
  现在各个高校保送研究生的名额越来越多,而保研的标准不再只看重学习,而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如果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即使是一篇普通期刊论文,那也大大增加了上报送研究生的机会。若在本科阶段就发表了论文,研究生阶段再结合导师的课题,加上导师的指导,写硕士论文和发表文章都很得心应手了。 
  3.对就业有一定的导向性,增强就业力 
  跟踪和随访在校期间发表过论文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的性质,结果显示,科研院所居多,在企事业单位中都也基本在基层岗位,这说明在校期间的科研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工作兴趣和相关工作能力。另外,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用人单位对创新能力强的同学情有独钟,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比较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了就业能力。 
  4.对工作中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走向工作岗位后,一些研究成果要以论文的形式展现,需要发表论文,即使工作性质科研性不强,大家到了一定阶段都要评定职称,几乎所有的单位评定职称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那么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经历就对工作期间撰写论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对中级职称教师申报课题和拓展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指导教师给花费了较多精力指导本科生撰写论文,对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责任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7-8],指导教师本身亦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指导能力,尤其对中级职称的教师,在今后的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四、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发表论文的特点及对以后产生的有利影响效果,对学校的管理部门提出以下建议:开设有关发表论文的知识讲座,让同学了解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过程。这也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中需设定相关的课程或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相关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知识。在保研、评定奖学金方面,对学生发表论文贡献进行分数量化,而不仅只看学习成绩。在学校设立科研学分,给发表论文的学生学分认定,同时为有指导教师的老师给以一定的工作量认定。学校应设置“在校生科研论文成果奖”,为学生颁发证书,给予奖励,并报销发表论文产生的版面费。 
  通过以上一些措施,学校可发掘在校大学生的潜力,激发大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QQ用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客服 二十四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