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故乡的本味

汪曾祺先生曾在《端午的鸭蛋》一篇文章中详细回忆他的故乡高邮。高邮盛产溏心鸭蛋,汪曾祺先生热爱美食,且对各地美食都有一定的研究。他曾表示:人的口味要广一些,东西南北、酸甜苦辣都要尝一尝,但是每次说到端午,他最怀念的还是童年的那一枚鸭蛋。

在高邮,每到端午节,每个小孩子都可以得到一枚大大的鸭蛋,那是高邮特有的端午风俗。不同地区的端午节风俗有所差异,大多是要吃粽子的,但是南方吃的又是咸蛋黄肉粽,而北方大多吃的是蜜枣甜粽,西北地区也有吃蜂蜜粽子的习俗。粽子或甜或咸,又或者只是用蜂蜜浸泡,这些不同的味道并不能改变端午节的风俗,它已经算不上一个值得团聚的节日,不会引起人们春节一般的重视。

但思乡是自古以来的不变情愫,人们只好把思念寄托在食物上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对家乡的食物有一种执念。本来非常平和的人,一提到家乡的食物也要变得固执起来,争执这种食物的味道有什么偏差,那不是严苛,更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一种思乡的寄托。就如同端午节前后,人们对粽子甜咸的争执,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一个人的口味中,不仅藏着他的家乡,更蕴含着他这些年的经历,是经历铸就了一个人的习惯。

如今,在高铁飞机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离故乡很近,不管把自己放逐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拥有快速回到故乡的权力。但有时候距离是不能用时间来计算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不同地方的口音、饮食、习俗都有所差异。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离开了高邮就再也难以吃到那般正宗的流油鸭蛋,对于我们来说,即使能够在其他地方吃到家乡的美食,但故乡就是故乡,故乡无可替代。

又是一年端午来临,想起家乡的粽子,想起那独具特色的味道,那原来是故乡的本味。而在如今物质文化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端午的期盼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食物的期待上,更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端午节的背后,是屈原留下的文化传承,是高洁的品格,也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中留下的精髓。我们对风俗的尊重,正是体现在食物和故乡的思念之中。

 

QQ用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客服 二十四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