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她们的光
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了,本着对张桂梅老师的尊重,我是很期待坐到电影院里去看一看。谁料这一部本该是传记的电影,不仅被公然夹带私货,而且严重扭曲事实,肆意篡改人物性格,把一位纯粹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困于男女情爱之中,实在令人所不耻,更令人深思。
有网友评价,电影中讲述张桂梅老师因承亡夫遗志而建立起华坪女校,不亚于钱学森先生毅然回国是为了国内初恋,而袁隆平院士一心培育杂交水稻是为了曾被饿死的“白月光”,真是何其荒谬。而面对观众的声声质疑,电影导演却一口咬死电影内容来源于采风事实,宣传时更不顾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强行拥抱。在导演躲闪的眼神中,我看不见他对共产党人信仰的尊重,看不见他对山区女孩子拼尽全力走出大山的尊重,更看不见他对文艺作品有一丝一毫的尊重。
怎能让纯粹的光被抹黑?怎能让热烈的火被熄灭?张桂梅老师是立志要做焦裕禄式的人,是向党许诺负责任的人。因为她的后边有革命先烈在告诉她,共产党员应该怎么做,所以无论多大、多少的困难她都从未畏惧,而是迎难直上战胜它,再把她从革命先烈们那儿学到的,原封不动带给她的学生,为祖国未来培育出新一代顶天立地共产党人。是以张桂梅老师不是站在光里,她就是照耀山区贫困女孩儿的光,她就是那坚守初心使命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光。
这样伟大的张桂梅老师,不该被蹭女性主义热度的资本捆绑,更不可以被当成挑起性别对立的工具。自然击她以风雪,她报之以歌唱。命运置她于危崖,她馈人间以芬芳。用生命托起大山深处的希望,她的故事,我们要原原本本地讲给孩子们听,原原本本地给孩子们看,原原本本地照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努力成长为光的模样。